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生了,男孩!”15日上午8时34分,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手术室,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产下一名男婴。31年前,她因试管婴儿技术获得生命;如今,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作的她又在这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很难用语言表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我心中的地位。”郑萌珠的母亲郑桂珍说。郑桂珍由于儿时感染结核,导致输卵管不通,婚后近20年不孕,来北京求医成为她最后的希望。

那时,原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张丽珠教授已经开始开展试管婴儿技术的探索。在郑桂珍怀孕前,张丽珠教授已经带领团队进行了10余次的胚胎移植术,但均以失败告终。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刘平在1988年时还是张丽珠身边的一位年轻医生,她说,为了给卵母细胞的短途运输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大夫们经常抱着装有卵泡液的保温桶奔波于手术室和实验室间。

开腹取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988年3月10日,近40岁的郑桂珍剖宫产下了一名健康女婴郑萌珠,成为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

“养儿方知父母恩。深感30多年前妈妈的辛苦,也感恩整个团队付出的艰辛。”郑萌珠在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作,负责病案管理等工作。

“这份工作有种回家的感觉。帮助更多与我父母类似的家庭让我很幸福。教科书上都会写我的故事。我心怀感恩,也怀有责任感。”伴随“试管婴儿”标签长大的郑萌珠说。

我国的生殖医学技术起步并不算早,但在郑萌珠出生后的30多年里,生殖医学取得了诸多成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谢晓亮教授团队及汤富酬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人类单个卵细胞的高精度全基因组测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利用MASALA技术检测胚胎单基因遗传病基因,对染色体异常进行诊断,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不仅仅是针对不孕症,中国的辅助生殖技术及其衍生技术正转向攻克单基因遗传病以阻断出生缺陷,实现优生优育的方向。”乔杰说,目前已知单基因遗传病超过7000种,而有几百种遗传病现可在胚胎植入前进行遗传学筛查及明确诊断,帮助更多家庭实现优生优育。

辅助生殖技术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生育诉求和生育观念的演变。刘平介绍,辅助生殖技术起初主要面向无子女、有原发性不孕的家庭,随着二孩政策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借助这项技术生育二孩。

郑萌珠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要做试管婴儿的夫妇,由于不一定能成功,不少患者会很焦虑,“我有时也会陪他们聊一聊,帮着放松下心情。”

“目前我国每100个新生儿中,就有约1-2个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孩子。”乔杰说:“过去,许多患者不用真名看病,女性因没有后代承担很大的压力;而如今,社会氛围更加开放,夫妻双方也会以更开放的心态、更理智的思维接受不孕症的评估和治疗。”

(记者林苗苗 倪元锦 樊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