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殖医学与医学遗传学家卢光琇:试管中的生命厚度

  每个周四,80岁的卢光琇都会早早来到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入门诊楼,大厅正中矗立着父亲卢惠霖的铜像。作为中国医学遗传学与人类优生学的奠基者,父亲为中华民族的遗传优生梦奋斗了一辈子。此刻,父亲的铜像正目视前方,面带微笑,神态好似看到了令他欣喜的景象。仰视铜像后,卢光琇径直走到诊室开始一天的临床问诊。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自20世纪70年代末追随父亲投身人类生殖遗传研究,如今已过了近半个世纪。卢光琇也从父亲身后的那个学生,成为生殖遗传领域独当一面的教授。沿着父亲走过的研究道路,卢光琇深耕不辍,更将研究领域拓展覆盖至人类生命健康全周期。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进入新世纪以来,卢光琇从患者需求出发,联合多方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普惠辅助生殖技术应用。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我们会继续探索,将新近发展的干细胞技术、基因筛选技术,应用到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中。我希望我们的老年人,无论年纪有多大,都可以活得很有质量、有健康、有尊严。最终自然死亡,而不是因疾病死亡。” 卢光琇近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说道。

  精神基因续传承

  时间回到1978年,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的消息传至中国。在遗传学领域研究大半辈子的卢惠霖,从中看到了实现国人遗传优生梦想的曙光。“中国也要研究试管婴儿”这一念头,自此萦绕在他的心头。

  在父亲的影响下,卢光琇毅然决定从外科转行,拿手术刀的手拿起了试管,投身生殖工程这个全新的领域。

  万事开头难。在父亲指导下,卢光琇从零开始学习遗传学、组建团队、搭建平台,一步一步朝着既定目标奋斗着。1980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试管婴儿实验室,1981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时间见证着奋斗者的足迹。

  其间,湖南省委给卢惠霖科研团队支持的20万美元生殖工程科研经费,让卢光琇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文革’刚结束,20万美元无异于天价,当时省委领导应允后说,省里也比较困难,先设法支持10万美元,其余要等下次税收后才有。这句话让我倍感震惊,我才明白手里的经费,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于是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湖南省领导以及湖南省人民的期望。直到1988年6月首例试管婴儿呱呱坠地时,我才松了一口气,心想终于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卢光琇回忆道。

  培育试管婴儿,只是国人向遗传优生迈进的第一步。在卢惠霖提出的人类生殖工程“三部曲”研究构想中,继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研究之后,将辅助生殖技术和遗传工程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在配子和胚胎水平进行遗传学优化研究,最终促进国人的生命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然而,科学研究之路荆棘丛生,大胆创新者往往面临非议。1990年,卢光琇带领团队建立了国内首个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鼠胚模型,经过6年研究最终在实验室诞生了国内首个克隆小鼠。后来当卢光琇带领团队继续在辅助生殖技术与遗传工程相结合的研究领域攻坚时,却遭受质疑嘲讽,更甚者,团队的科研维持经费无端被停。

  如今回忆起研究道路中的曲折艰苦和冤屈磨难,卢光琇说:“父亲终生信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样的梅花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激励着我,像我父亲那样,忠诚、奉献、不争名,继续传承我国的遗传优生事业。”

  偶遇伯乐焕新生

  如果说从外科转行投入生殖工程研究领域是卢光奋斗的起点,那么遇见王军则是另一个重要节点。

  2002年,卢光琇带领科研团队继续研究攻克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这年一个普通的下午,时任中信集团董事长的王军正在长沙市调研甄选投资项目。偶然的机会,王军走进了卢光琇团队的研究所。

  “那是我与王军董事长第一次见面,大家一起参观了人类精子库。王军董事长对胚胎、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当他得知,这里的试管婴儿成功率比发达国家还要高出许多时 ,当场果断决定说‘我就是要这个’。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中信集团打算投资我们。”卢光琇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眼中流露出感激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