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8时34分,一声响亮的男婴啼哭声,打破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房的宁静,男婴的母亲郑萌珠是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

  目前,试管婴儿技术正在逐步获得人类社会的认可,2010年,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在,继2008年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自然孕育后代后,中国大陆的郑萌珠和中国第一个男性试管婴儿罗优群也同样以自然方式孕育了后代,亦证明了试管婴儿拥有自然生育能力。

  抛开这些成功的案例,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呈现,由于技术和操作上的种种原因,多项研究和大量样本表现出,人工孕育的孩子会比自然孕育的孩子或多或少有多种“劣势”。

  英国人类生育与胚胎学管理局(HFEA)的负责人雅丹教授指出,作为第二代人工生殖技术的“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孕育的男婴未来很可能会有较低的精子数量,因此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自然生育。英国国王学院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领衔的一项对1982年至2007年250多万婴儿的随访调查发现,通过ICSI技术出生的孩子在自闭症和智障方面都有增加的风险。

  英国另一项研究发现,自闭症在一般民众中的发病率是0.39%,但试管婴儿患病的风险高达1.56%,是普通人的4倍。此外,试管婴儿患白血病和脑肿瘤的几率较高,与听觉和视觉相关的疾病高出正常婴儿2倍,有普遍的低出生体重,患脑瘫的人数比普通婴儿高出一倍,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的试管婴儿比正常婴儿高出40%。美国的研究甚至表明,试管婴儿的出生缺陷率约为9%,自然受孕婴儿的出生缺陷率约为6.6%。

  上述种种情况,一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重复研究证实,二是要找到具体原因。迄今所有这些“劣势”原因并不清楚,只是推测与多种因素相关,从对精子和卵子的提取和选择、人工授精过程,到胚胎转移和置入子宫等一系列人工操作,都有可能让生殖细胞和胚胎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受损,从而造成试管婴儿未来的种种问题。

  然而,对不孕不育夫妇来说,生育自己的后代是一种客观需求。在人工生殖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中国每年新出生的孩子里利用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已占出生人口的1%-2%,中国每年试管婴儿数量逾20万例次,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妊娠率约为40%,活婴分娩率达30%-35%,对如此庞大的利用人工生殖技术出生的人口,努力提升他们的生命和生存质量,显然成为人工与自然比拼的另一种境界。这方面,研究人员正在努力,迄今已经有三代甚至四代人工生殖技术了。

  第一代就是试管婴儿技术,也称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即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技术: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也称为“植入前筛查(诊断)技术”,这种方法显然能改善后代的质量,减少出生缺陷,也是对自然孕育的一种超越。

  技术的发展还会给人类创造更多的胜率,让人工生殖逐渐变得更优秀,比肩和有可能超过自然孕育,例如第四代人工生殖技术,就是优选卵子、精子或创造优质的胚胎。对卵子的选择现在发明了一种新技术,称为卵泡胞浆置换技术。这项技术以老化卵子的基因加上年轻卵子的细胞质来合成新的卵子,有望改善卵子质量,帮助高龄、卵细胞老化女性生育。

  但是,这种技术与“三亲婴儿”一样具有争议。三亲婴儿是指有两母一父遗传物质的婴儿,是为了避免父母把生理缺陷遗传给孩子,去除女性捐赠者的卵子中的细胞核,把母亲卵细胞中的细胞核植入捐赠卵子中,再按照标准的试管婴儿技术进行培育。诞生的孩子将会继承一位父亲和两位母亲的遗传基因(两位母亲的遗传物质分别是细胞核DNA和线粒体DNA)。

  卵泡胞浆置换技术和三亲婴儿都是人工生殖技术超越自然生殖的尝试,其既是在帮助不孕者,也是在朝着培养“超人”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立法和管理来规范,最好的做法是,让这样的技术只能帮助不育者,而不能应用于健康人的自然生育。人工生殖技术仍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谨慎把握,避免出现人为的偏差。(张田勘)